中国环保律师网—北京环保律师—北京凯诺律师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法律热线:
010-53359288 / 18601155977

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发布日期:2024-01-11点击率:229

  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近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在浙江安吉召开的首届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论坛上发布。37个典型案例涉及17个省份,均分布在“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或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关键节点,涵盖湖泊、湿地、河口、江心岛、沙漠、矿山、退化土地等多种类型,以及自然保护区、流域、海岸带与海岛等多类区域。这些案例充分总结了地方工作实践亮点,梳理凝练了山水工程、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修复等领域探索形成的典型技术模式和科学举措,在统筹管理、体制机制、资金筹措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具有示范借鉴意义。我们特推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栏目,介绍其实施生态修复的做法和成效。

  摘 要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科学治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2018年,“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国家“十三五”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该工程位于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地区,对保障黄河中上游水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工程属于乌梁素海流域山水工程的子项目,主要以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中心,着力提升“北方防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障黄河中上游以及乌梁素海流域水生态安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围绕流域内沙漠、林草、水等生态要素,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和节约用水、维护水资源平衡,加强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理。项目有效切断乌兰布和沙漠向黄河侵入黄沙的通道,对保护黄河和改善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产生积极作用,并在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融合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案例背景

  (一)乌梁素海流域山水工程概况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总投资50.86亿元。试点工程按照“一中心、二重点、七工程”组织实施,“一中心”,即以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为中心。“二重点”,即聚焦于提升“北方防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障黄河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七工程”,即以实施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工程、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水土保持与植被修复工程、河湖连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农田面源及城镇点源污染治理工程、乌梁素海湖体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生态环境物联网建设与管理支撑工程七项工程为抓手,开展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工程分为防沙治沙示范工程和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两部分,项目区主要位于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刘拐沙头,东南紧邻黄河西岸,工程治理总面积7万亩,项目总投资6.43亿元。其中,防沙治沙示范工程建设内容包含:在防沙林场境内实施稻草等压沙造林4万亩,栽植梭梭并接种肉苁蓉3.9万亩、栽植花棒等其他沙生类灌木及不同类型沙障展示0.1万亩,同时对项目区周边植被进行补植。项目采取节水措施,通过滴灌输水灌溉,灌溉水源从奈伦湖取水,配套输水主管道37千米、各级蓄水池34座。工程投资4.86亿元。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内容包含:在巴彦高勒镇、防沙林场、沙金套海苏木、沙林中心等境内原有3万亩梭梭林进行复壮抚育、完善设施配套并接种肉苁蓉。工程投资1.57亿元。通过项目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增加0.6个百分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随着接种肉苁蓉的实施,既壮大了沙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又有效带动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在乌兰布和沙漠治理上形成生态治理+特色种植+产业扶贫等多元发展模式。

  (二)生态地位乌兰布和沙漠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是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重要治理区。治理区位于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是黄河与沙漠唯一“握手”的地方。境内沙漠面积386.2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0.01%,位于贺兰山与阴山之间的西北季风通道,是西沙东移的主通道和华北、京津等下风口地区沙尘暴的尘源地之一,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及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治理好乌兰布和沙漠,对保障黄河、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及国家西北交通干线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三)主要生态问题治理区地貌以沙漠为主,以风沙危害、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导致防护林退化、防风固沙的效果逐渐下降,无法对沙尘暴进行有效的遏制。乌兰布和沙漠每年向黄河倾沙300多万吨,不断抬高河床,使流经巴彦淖尔境内的345公里黄河成为悬河,同时影响乌梁素海流域水质。乌兰布和沙区自然条件差,特别是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造林成本高、成果巩固难等问题,制约了乌兰布和沙区的生态治理。同时随着乌兰布和沙漠的不断治理、沙区的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大,乌兰布和沙漠治理进行节水灌溉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做法及亮点

  (一)创新治理模式基于多年沙漠生态产业实践经验,该项目积极探索绿化与产业化、治沙与致富的结合点,变“沙害”为“沙利”。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沙漠治理,积极发展蒙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努力实现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的有机结合。通过工程建设,创新提出乌兰布和沙漠“林药牧”一体化生态修复绿色发展模式。即地上梭梭林(生态林)+地下肉苁蓉(中蒙药材)一体化的生态修复模式,将生态修复工程和肉苁蓉产业有机结合,以梭梭为主的沙生灌木得到修复和复壮,为发展壮大接种肉苁蓉产业提供强劲支撑。梭梭是沙漠重要的防风固沙乡土植物,具有“沙漠卫士”之称。梭梭不但具有生态价值,在其根部还有寄生的珍稀名贵补益类中药材肉苁蓉。肉苁蓉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按每亩肉苁蓉产量100公斤、市场价格30元/公斤计算,亩收入约3000元,扣除接种成本每亩可获得经济效益1500元。发挥特有的肉苁蓉产业资源优势,打造本地特色产业集群,达到最佳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是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工程建设把乌兰布和沙区建设成为全国荒漠中药材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二)加大政策扶持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先后制定出台了《乌兰布和沙区沙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荒漠中草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不断推进乌兰布和沙漠生态产业发展。积极发挥乌兰布和沙漠资源优势,依托自主知识产权,以缔造蒙中药产业为使命,创新有机生态种植先河,形成药材种植、生产加工、技术研发、仓储物流、互联网营销的大健康数智化运营平台。目前人工接种肉苁蓉年产量约700吨,肉苁蓉年产业产值近0.3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三)突出龙头带动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建设,带动并完善生产、加工、营销体系建设。王爷地公司梭梭林人工接种肉苁蓉基地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同时该基地还获得了中国优质道地中药材十佳规范种植基地、中国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中心试验基地及中蒙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基地等称号。以此为依托,积极与国内各大科研院校开展20多项合作科研项目,在沙漠创造绿色财富的同时,创新沙产业中蒙药材有机高质量发展模式,与农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和引导农牧户发展肉苁蓉产业,既带动了当地农牧民增收,又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显示出较强的带动示范作用。(四)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科技对沙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依托国家发改委乌兰布和沙漠肉苁蓉良种繁育及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发改委乌兰布和沙漠肉苁蓉人工接种及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科技厅内蒙古肉苁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磴口县肉苁蓉专家科技服务站,建立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机制,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多年努力,特别是项目的实施,在乌兰布和沙漠累计完成生态治理面积近210万亩。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磴口县林草覆盖度由过去的0.04%提高到目前的37.2%,为建设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作出示范和贡献。经过持续监测,磴口县防沙治沙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小气候明显改善,绿洲防护林体系内大气温度降低0.9℃,降水量平均增加50.6毫米;固沙能力明显增强,起沙风频率降低50%;防风效果显著,防风效能为46~95%;消减沙尘暴作用明显,有效降低近地面24 米以下风速31.03%,减少沙尘水平通量37.3%。

  项目区治理前后成效对比(二)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理中,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路,切实理顺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的关系,有效带动荒漠中药材等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治理和农民增收的“双赢”。按照治沙与致富同兴的思路,在磴口县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走出了一条沙漠增绿、资源增值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项目的带动下,磴口县建成了五个绿色生态示范产业园,全县有机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约25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达130个,认证面积和数量均居自治区首位,是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大力推广优质牧草种植45.8万亩,磴口县成为全区最大苜蓿种植基地之一;依托牧草产业全面实施奶业振兴战略,奶牛养殖场增加到50座、奶牛增加到15.53万头,年产奶量增加到66.5万吨,乳品生产加工能力增加到2980吨/日,良种覆盖率达到98%。

  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梭梭抚育复壮

  (三)治理成效得到广泛认可通过项目实施,当地政府在治理思路、组织发动、政策机制、技术路线、治理模式等方面,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经验做法。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普及了防沙治沙的知识,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支持、参与防沙治沙的浓厚氛围。自主研发的肉苁蓉种子营养块技术、肉苁蓉种植机械、鲜品肉苁蓉榨汁提取等技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八项专利证书,其中发明专利一项。荣获首届全国“沙产业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肉苁蓉系统研究与产业化推广应用项目”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锁阳资源发掘利用及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磴口县防沙治沙治理成效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先后荣获了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国家“三北”工程科学绿化试点县等称号。

  推荐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来源:i自然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