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律师网—北京环保律师—北京凯诺律师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法律热线:
010-53359288 / 18601155977

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发布日期:2020-11-09点击率:752

  内容摘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我区在决策设计中,要结合地区特色注重与国家其他战略的协调推进,形成战略合力优势;在规划布局中,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突破瓶颈制约;在工作部署中,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提升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

  关键词: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关注点

  内蒙古在黄河流域和国家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蒙古黄河干流长度在黄河流域9省区中位列第三,青海和山西省分别较我区多1倍和100多公里;流域面积排第二,仅次于青海省。同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继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蒙西地区享受到的第二个重大战略和发展机遇。作为和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同等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内蒙古要强化认识,保持定力,打好持久战。在经济层面,黄河流域省区远不如长江流域发达,内蒙古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差距,2019年,内蒙古GDP在黄河流域9省区中排第五,处于中游水平,增速排末位。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不仅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调整期,更是百年未遇之大疫情持续影响期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作为以资源型产业为支柱的西部欠发达省区,内蒙古更是要突出重点、统筹分工、协同推进、分步实施,举全区之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注重战略对接与协调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不是孤立的,要统筹各盟市自身优势特点,结合国家、自治区其他重大战略、重要精神、重点政策协同发力,最终实现黄河流域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呼和浩特市要充分发挥首府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带动引领黄河流域乃至全区补齐科技创新方面的短板弱项。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水平在全区领先,拥有全区70%的高等院校、30%的科研机构和36.2%的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量比重超过30%,居全区第一。要充分把握科教兴国、科技兴蒙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围绕乳业、现代能源化工、生物医药、生态建设、大数据等重点产业,加快培育引进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重点加强和林格尔新区、呼和浩特科技城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全区科技创新中心。加强与包、鄂两市科技创新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合作,推动共建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带动提升我区黄河流域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支撑水平。

  二是包头市要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结合军民融合等战略,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包头市军民融合企业数量多达62家,大于黄河流域其他盟市加总数量。要借力优势,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引导军工生产企业、国防科研院所、专业服务平台、科技孵化器、军品生产配套企业集中集聚发展,打造国家西部地区最大军民融合发展和装备制造转型升级示范区。同时,借助国家鼓励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机遇,深化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建设包头市智能制造项目库,提高装备智能化率、成果转化率,带动黄河流域各盟市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5G+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安全体系,支撑工业生产各环节、要素、系统互联互通,加强生产、运营、管理等数据动态交互,推动绿色制造、产业链协同等应用场景落地,打造黄河流域乃至全国工业互联网先试先行区。

  三是鄂尔多斯市要发挥资源要素优势,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的能源和产业体系。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富集,是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约占全国总量的1/6。要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低碳清洁新兴能源规模化应用,培育开放型现代能源产业集群,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保障好国家能源安全。发挥鄂尔多斯国家现代煤化工示范区优势,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化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集群。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进呼包鄂乌四市间跨区域产业合作和项目建设,推动黄河流域各盟市实现产业互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新格局。

  四是乌兰察布市要发挥区位、腹地优势,结合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推进“双循环”发展等各项国家重大战略、优惠政策,补齐不足,突出优势,构建起在黄河流域绿色、数字、枢纽、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马铃薯、冷凉蔬菜、燕麦杂粮杂豆和牛羊猪等特色产业转化增值,打造面向首都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依托数据中心规模优势,吸引数据中心上下游智能制造企业落地,推动联动发展。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立足在国家战略通道、枢纽、支撑和节点的地位和作用,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国开发开放大局。加大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畅通“三乌”等开发开放通道,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更好推动以物流带产业。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借力区域发展战略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度融入京津冀。推动呼包鄂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持续推进乌大张在旅游、能源、冶金、化工等产业链协作,带动引领黄河流域各盟市形成开放合作新局面。

  二、注重水资源保护和集中集约利用

  水资源是产业运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内蒙古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89亿立方米,近几年实际用水量近90亿立方米,已接近或超过可利用量。尽管水资源总量和“八七分水”方案分水量分别在黄河流域9省区中排第三、第二位,但由于我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水不足、可利用地下水有限,导致水资源的匮乏成为制约我区经济发展“卡脖子”的因素。同时,节水不足也是我区普遍存在的现象,农业用水效率不高,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不足五分之一,生活、工业用水还存在监督不力、肆意浪费现象。水污染普遍,面源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问题仍然存在。

  解决好这一系统性问题,需要全社会、各领域协同发力。一是农业、工业、生活、生态上都要全力加大节水力度。根据用水刚性需求合理分工、协调互补、适度调配,加大供调蓄和节水工程建设力度,推动水资源合理高效配置。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工程,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提高农业灌溉补水的智能化水平;大力转变工业用水结构、加大节水改造,持续提高用水效率。提高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二是利用好再生水。加大生产、生活、生态等各领域节水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统筹供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加快再生水长输管线工程的建设。充分挖掘中水、疏干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空间,加大高盐水综合利用,减少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施水权交易和转让,用价格经济杠杆作用倒逼企业、居民节约用水、循环用水,加大水环境保护。三是严格落实“四定”。人类的生活、生产等每一项活动的展开都是耗水的过程。据统计,过去30年多年,全国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就需要新增城市用水17亿立方米。要清醒认识黄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刚性约束,做好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统筹考虑城市人口的聚集、建设用地的增加、产业的发展,严格按照水资源量进行规划布局。加快推进水生态和水资源管理立法工作,促进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注重文旅资源开发保护利用

  内蒙古黄河流域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史前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等交融发展,但我区黄河流域文化品牌少、知名文化产业稀缺、文旅融合不足。作为生态环境脆弱的欠发达地区,尤其在严重缺水、资源要素禀赋结构不支持发展耗水产业的地区,更应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青海有河湟文化,覆盖面大,通过对文化的深度挖掘,发展了相关文旅融合产业,在全国知名度较高,吸引了大量游客。陕西榆林将陕北民歌搜集起来建成博物馆,极大传承了陕北民歌文化精神、繁荣了陕北民歌文创事业。

  内蒙古黄河流域各盟市要将自己的文化保护好、传承好、挖掘好,更好地发挥历史价值和产业价值,突出抓好文化品牌建设,创新文旅融合,推动黄河流域更好地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四有”“三防”等基础工作,加大文化遗址、古建筑等保护维修,推动阴山岩刻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非遗产业转化能力,推动建立“国家传统工艺工作站”,积极创建鄂尔多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二是内蒙古黄河流域7个盟市的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各异,文旅产业基础参差不齐,要进行系统性、整体性规划和布局。各盟市及旗县区要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和市场细分进行文旅项目的精细化打造,杜绝千篇一律的草原、沙漠旅游项目等重复建设。三是强化文旅融合。我区黄河流域旅游业多局限于观光游和初级休闲游,要深入挖掘我区优秀传统和民族精髓,加大产品研发,推动既有民族文化底蕴又富有时代精神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要丰富文旅融合渠道和形式,加大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的运用,充分利用设计、动漫等艺术载体推动文旅有机融合。对文化遗址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建设黄河文化公园等。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重点开发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红色资源。支持开发文化旅游综合体,推出阴山岩画游、长城徒步游等一批专题文化旅游线路。加大业态创新,打造特色工业、农业旅游产品,构筑亮丽“几字弯”文化旅游带。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宝鲁 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