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月获得满意拆迁补偿,山东当...
- 【收案公告】凯诺行政律师团队介...
- 凯诺拆迁律师团队近期办案行程
- 凯诺律师团队近一周办案行程
- 【收案公告】凯诺律师介入海南某...
- 2024北京市凯诺律师事务所招贤纳士
- 凯诺拆迁律师团队办案行程
- 2024年凯诺律师事务所国庆放假通知
- 凯诺律师事务所中秋节放假通知
- 【收案公告】凯诺律师介入广元市...
电话:010-53359288
邮编:100071
E-mail:bjcls@163.com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第三极”之称,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面积260万平方公里。青藏高原雄踞亚洲大陆,其地质、地形、气候、生物等呈多样分布。
从气象来说,青藏高原地处大气对流层最活跃处,以自己强大的热力和地形动力作用,深刻影响着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中亚与西伯利亚广大范围内的天气和气候。
从降水来说,青藏高原是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态源”。
从生态来讲,作为地球最重要的碳汇之一,青藏高原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调节器,是维系喜马拉雅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屏障。
青藏高原对于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政府对此有清醒和科学的认识。为守护好和建设好世界上这最后一方净土,中国政府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保护青藏高原环境已成为中国国家战略
尤其近10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给青藏高原的巨大影响,中国政府把青藏高原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制度。进入21世纪,中国认真履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二十一世纪议程》的各项内容,将环境与发展问题纳入政策、规划和管理各级进程,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把绿色发展作为中国发展的重要理念,把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
目前,青藏高原已经形成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以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为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22个限制开发区域中,青藏高原占6个;在建立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中,青藏高原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的56.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的73.4%。当前,国家公园是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一种尝试,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中国最大的国家公园。借此,青藏高原将继续长期为中国、南亚、东南亚、北半球甚至全球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以法治力量推进青藏高原环境保护和建设
西藏和四省藏区除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制定各自相应的实施办法外,还颁布了地方性法规、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规章,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的综合指导意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涵盖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架构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青藏高原环境保护法治体系和法规体系,为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区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水资源管理保护、水土保持、防沙治沙、退耕(牧)还林还草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等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西藏自治区作为青藏高原上唯一的省级自治区,不断健全和完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先后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办法》等30多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规章等,制定《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办法》《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并相继出台了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性指导意见,如《关于建设美丽西藏的意见》《关于着力构筑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既有青藏高原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也有各个领域的专门性法规,如土地规划使用、矿产资源开发、森林资源保护、草原保护与管理、水土保持、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污染治理等方面的专项法规,基本上涵盖了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西藏自治区还出台了环境保护考核办法,把环保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体系和政府项目投资的审批标准,对74个县(区)政府环保工作进行全面考核,促进地方政府环保主体责任的落实。
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青藏高原地区经济禀赋先天不足,结构单一,严重制约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绝大部分地区属于集中连片的整体贫困地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促进当地人民福祉,仍然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因此,在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产,聚焦人类需求变化,利用生态资产转换为生态产品价值成为必然的选择,以促进民生和区域经济发展。
西藏自治区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努力做到保护与开发的统筹协调,围绕增加生态资产,提升生态收益,开发可持续生计,明确把发展旅游、高原特色种植养殖业、新能源等作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促进地方就业,提高农牧民收入。
在具体的发展政策实践中,西藏自治区严格落实生态环保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西藏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严守生态安全底线,严禁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项目进入西藏自治区。
青藏高原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各省区的重要工作任务,宁可经济发展慢一点,也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践行中央提出的“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现代科技力量为青藏高原环保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鉴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条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制约,当地群众对现代公共服务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仍未得以满足,而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性与生态保护制度的严格性之间存在着张力。理论上,铁路建设和公路建设可能会影响生态环境。事实上,现代建设技术和生态恢复技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和解决了这一难题。例如,利用植被恢复技术可以使青藏高原草皮移植成活率达到100%;三江源地区一些公路已经采取了以连续架桥形式穿越湿地,以隧道形式穿越山体,以低路基建设工法保障野生动物自由迁徙,路基渗透技术的应用也能保证湿地地表径流的通畅。
在加强科学的环境教育同时,积极挖掘藏族传统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文化事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传统上,青藏高原上的藏族群众受自然条件和宗教观念影响,天然形成了一种崇尚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生态伦理观。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人们敬畏山、敬畏水、敬畏树木和草原,与环境有着某种天然的情感纽带。青藏高原上的许多公益组织,积极挖掘和利用民间传统的自然观、宇宙观、世界观和生命观中的环境知识,成为动员普通群众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文化力量。
在挖掘利用传统环境知识的同时,现代科学的环境教育愈益深入人心。在人力资源上,从政府到社会,从精英到草根,合力打造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宣教队伍,把科学的环境知识像“蒲公英”一样洒向长满青稞的大地、洒向藏歌嘹亮的牧场,洒向欢声笑语的社区。在媒介上,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宣传介质,把保护森林、科学利用草场、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作为重要栏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注意抓契机,在世界湿地日、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等重要纪念日,大力向公众宣传环境环境保护理念与知识。在学校,“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的知识进入课堂。经过多年的环境宣传教育,全民的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普遍增强,初步形成了政府、社会组织、农牧民群众等广泛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中国在青藏高原的环境保护实践和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生态保护区面积持续扩大,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民环境意识普遍增强,在青藏高原探索出一条环境保护与民生发展相结合、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环境保护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青藏高原水源涵养功能是“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受到气候、植被、土壤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青藏高原的环境保护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长期以来,美国和欧洲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导致大量黑碳的人为排放源从远距离地区向青藏高原周边国家转移,加剧了青藏高原地区的黑碳污染并带来显著的气候效应。一项国际合作研究的结果表明,沉降在青藏高原上的黑碳加速了冰川的融化,而60%多的黑碳来自于南亚的人为排放,且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因此,从长远来看,青藏高原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西藏网文/王剑峰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来源:中国西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