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律师网—北京环保律师—北京凯诺律师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法律热线:
010-53359288 / 18601155977

大气环境治理“超级大脑” 24小时高效运转
发布日期:2023-08-16点击率:276

  大气环境治理“超级大脑” 24小时高效运转

  “各平台监测数据已经上传。”8月2日凌晨4点,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夏季大气环境质量指挥调度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仍然灯火通明,大气环境质量专班工作人员正在向预测预报及效果评估小组带班领导汇报,为每日召开的大气污染防治分析研判会做好数据分析支撑。

  入夏以来,四川省启动了夏季大气环境质量攻坚行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经信、公安、住建、交通、气象、电力部门成立大气环境质量工作专班,设立了分析研判组、综合协调组、督察执法组3个小组。

  “大气环境质量工作专班中,指挥中心就相当于四川省大气环境治理的‘超级大脑’,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就是‘千里眼’,督察执法就是‘治污铁拳’,共同守护蓝天。”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千里眼”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全天候精准识别 让污染“元凶”无处遁形

  凌晨两点,指挥中心值班工作人员已经开始调度四川省大气环境质量的各类监测数据。

  这些数据来自卫星遥感、走航监测、大气颗粒物及光化学组分站(超级站)、电力监控、视频监控、在线监测、交通流量等各种途径,几乎整合了省市所有监测科技手段,将数据“一网打尽”。

  其中,被称为“千里眼”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平台覆盖了卫星遥感(天基)、颗粒物激光雷达(空基)、空气子站常规监测+精细化挂片监测+走航监测(地基)等多种监测网络,集成多种空气质量模型和轨迹模型,为大气精细化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基于监测及数据分析,精确锁定大气污染源,形成区域、城市、区(县)三级“污染溯源—污染防控—效果评估”全链条防控体系。

  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张巍解释:“通过天上的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掌握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做到‘面’上有数;空中的激光雷达可以精准锁定颗粒物,而地面的走航监测等设备,可将排查范围精确至百米级别,实现大气污染物由‘面’到‘线’的精准溯源。”

  如何在精准定位污染成因方面更进一步,实现由“线”到“点”呢?

  张巍表示,回答这一问题就不得不提治气“黑科技”—超级站。

  “普通监测站就像社区医院,超级站就像给人治病的华西大医院。”张巍说,超级站可以24小时连续不间断地监测150余种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及浓度,而普通站只能监测6种常规指标。

  “超级站对大气复合性污染开展多来源、多因子、多维度、多手段、多过程的实时监测。”据张巍介绍,今年夏季,四川省投入运行的超级站有11座,在成都还另外投入两个移动式方舱超级站,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形成超级站监测网络。

  依托这一监测网络,可以精准开展污染物来源解析,从而摸清大气污染物的构成、行业、点位,分析不同区域的特征污染因子、浓度高低时限、变化趋势等,最终锁定问题点位。

  “超级大脑”

  大气环境指挥调度中心科学研判

  从平均用力向精准施策转变

  上午9点,从凌晨开始忙碌的指挥中心依然人来人往,建好的各类监测数据模型投影到大屏上,一目了然。专家团队已经就位,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齐聚指挥中心。

  “每次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获得和需要分析的数据,多达上万条。”在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谭钦文看来,密密麻麻的数据需要抽丝剥茧才有价值。“结合多年的数据分析经验,我们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了多种空气质量分析模型。”谭钦文说。

  数据和“模型”是固定的,而气象条件却瞬息万变。

  分析研判,让数据“更加精准”。专家团队的近30位专家和省内重点区域有关单位负责人,无疑是大气环境指挥调度中心这个“超级大脑”最关键的中枢。

  “7月31日,PM2.5高值区主要出现在成都市东北部,管控区PM2.5高值在自贡市,O3高值在内江市。”专家团队结合各自擅长的领域,对多模型进行集中研判,充分研究、分析、论证,挖掘上万个数据的价值,把大气污染的“元凶”一一揪出来,最终形成日分析报告。

  “分析研判组关于空气质量成因分析与减排评估的汇报已成常态化。”谭钦文介绍,夏季空气质量改善强化攻坚行动期间,每天都会组织召开空气质量联合会商及工作调度会,研判空气质量形势,分析评估污染状况,调度、安排相关工作。全天候落实主要站点监测数据15分钟调度机制、1小时溯源排查异常点位、24小时应急值守的工作机制。

  工作仍在继续。“8月2日以多云天气为主,有分散性阵雨,仍有臭氧污染风险,且PM2.5有超35μg/m3的风险,受台风‘卡努’影响不确定性大,部分区域仍需严格落实管控措施,降低NOx、VOCs等前体物浓度。”针对重点管控区域、重点管控行业、重点管控时段等,分析研判组照例提出精准管控建议。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决不能搞‘一刀切’,污染治攻坚战进入了深水区,要采取更加科学的方式方法,从平均用力向精准施策转变,从单打独斗向协同联动转变。”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

  “握指成拳”

  锁定数据异常企业 多方联动精准开展攻坚帮扶

  下午两点,经过凌晨的监测数据收集和专家团队分析研判,“超级大脑”给出的管控建议被决策部门采纳,督察执法组开始点对点深入一线,精准开展大气环境质量攻坚帮扶。

  以近期开展的一次管控行动为例,四川环境科学院大气所所长姜涛介绍,通过卫星遥感,发现当日某市区域出现NOx高值异常,指挥中心启动会商机制,利用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对高值区范围内42家企业排放情况进行比对筛查,精准锁定几家数据异常企业。其中,通过现场检查发现某公司氮氧化物日均排放量为39.94千克,远远超过正常生产时的氮氧化物日均排放量18.88千克。

  这样的排查行动,在不同的异常区域同时开展。

  晚上,督察执法组工作将动态实时情况传回指挥中心,专班又投入了紧张繁重的数据调度。通过数据对比,对管控措施进行效果评估,验证管控措施是否有效,并分析研判是否需要调整。

  至此,专班工作实现“现状分析—数据收集—研判决策—精准施策—效果评估”闭环管理。依托大数据、智能化等科技手段,实现了污染问题全方位、全流程、高效率闭环管理,有效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据悉,此次攻坚行动优先采取非现场执法方式,结合涉气企业正面管理清单,倒排企业污染防治管控措施落实效果,对管理规范记录良好的企业无事不扰,切实提升污染防治效能。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