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律师网—北京环保律师—北京凯诺律师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法律热线:
010-53359288 / 18601155977

乡村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
发布日期:2025-03-05点击率:43

  乡村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

  在很多人记忆中的乡村,二三十年前的河水是可以直接喝的,田地里的瓜果蔬菜是可以采摘下来直接吃的,人们在地上是可以打赤脚走路的……现代人慢慢地发现这些好像成为过去,几乎是一种奢望。放眼农村,很多乡村已经失去曾经的绿色,乡村污染几乎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中国农村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除了人们使用环保可降解的生产生活用品以外,更重要的是人们有村规民约,重视环境保护。然而,近些年,我国部分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略了环保的重要性,导致乡村环境出现非常严重的污染现象。

  1  乡村环境的常见污染

  1.1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化学品的过度使用

  农药、化肥、除草剂等是农村水体和土壤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化学品可以提高农业收成。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农药、化肥是化学品,很难在自然界分解。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小,使用化肥和农药已经成为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而这种方式不仅破坏了土壤的内部结构,而且对农产品的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粮食生产需要大量使用化肥,但化肥利用率很低,磷肥仅为10%~20%,氮肥为30%~35%,钾肥为35%~50%,损失浪费严重,给土壤、江河、地下水和大气都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1.2生活垃圾的随意排放

  农村很少有垃圾排放专有场所,基本是将生活垃圾丢弃在房前屋后,管理稍好一点的会将其堆放在村落的某一个地方。随着乡村文明的建设以及乡村环境的治理,农村会投放相应的垃圾桶,但是生活垃圾随意排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这些垃圾部分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自然界较快降解,如食物残渣;部分分解非常慢,如旧家具、衣物等;部分永远不能分解,如塑料用品、泡沫包装盒、废弃电子产品、金属用品和破碎的陶瓷玻璃用品等。人们容易忽视的是洗衣水、洗发水、洗澡水、洗碗水以及厨房除油剂等,这些大都是化学用品,在自然界很难分解,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非常大。

  1.3生产垃圾的任意排放

  大多数乡镇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投资低,环保措施落后,生产垃圾往往没有进行环保处理,就直接排放到自然界。畜禽养殖废水含有氮、磷等微量元素,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水体,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影响水体的使用功能。随着畜禽养殖废水和废物的排放,畜禽养殖饲料中含有的抗生素和激素等物质长期积累,会造成水体、土壤和空气的污染。

  1.4秸秆的随意堆放

  农村的稻秆、麦秆等秸秆是农作物的副产品,过去用来生火做饭或焚烧还田。然而,近些年,雾霾效应逐渐显露,焚烧限制十分严格,农村居民大多改变通过烧稻秆等来做饭的习惯,再加上秸秆再利用的成本较高,现在秸秆大多处于废弃状态,造成秸秆除了部分还田以外大部分无法处理的局面,最终只好随意堆放处理。

  1.5建筑垃圾的违规倾倒

  中国古代农村建筑大多采用泥土墙和茅草屋顶。这些都是可以回归自然的材料,所以几千年的沧桑历史进程中,它们取之于自然,又回归自然,基本上不留痕迹。目前,农村建筑大量使用烧制砖瓦,随着钢筋混凝土的普及,农村建房逐渐抛弃原有旧建筑的砖瓦,导致大量农村砖瓦住宅荒废倒塌,形成不可降解的污染。另有不少城市建筑垃圾违规倾倒,也导致大量永久性垃圾污染。

  2??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2.1科技不够发达

  农药、化肥等农业用品和塑料、清洁剂等日常用品大都不易降解,而人们目前没有更好的替代品或替代品成本太高,导致农民即使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也心有余力而不足。

  2.2部分村民环保意识不足

  农村土地广袤,垃圾很容易经过打扫或风雨冲刷离开视野,农民从小就见惯了乱扔垃圾,继而养成乱扔垃圾的习惯。很多农民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程度较低,受教育有限,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更不会主动学习和了解环保知识,导致绝大多数村民环保意识淡薄。

  2.3部分乡镇企业主唯利是图

  在全国“蓝天保卫战”环保行动开始后,环保的宣传和法律概念其实已经非常普及,但仍有部分乡镇企业主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愿意进行排污处理,抱着侥幸心理偷偷将污染物排入自然界。

  2.4部分地方政府对环保的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而且对环境污染的界定也不是非常明确,环保监管人员对农村的污染监管力度完全无法把控。另外,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乡镇企业缺乏有效的污染处理措施,很难避免污染,部分乡镇政府对环保的重视远不如经济增长速度。

  2.5环保资金与资源不足

  随着环保重视度的提升,我国逐步增加相关投入,但是大多用于城市和重点企业的环境改善,用于乡镇和农村的相对较少。目前较为普及的模式是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但是乡村垃圾收集站通常简陋,气味难闻,一些交通不便的乡村连基本的垃圾收集站都没有,这是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结果表明,环保投资占同期GDP的1%~2%,才能大体控制环境污染的发展;而要使环境质量发生明显的好转,环保投资需要达同期GDP的3%~5%。我国目前环保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在1.5%左右,占GDP的比例偏低,即我国目前刚达到可以控制环境恶化的水平,与可以改善环境状况的水平相差甚远。

  3??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3.1加强环保科普宣传,培养和提升农民环保意识

  农村污染的制造主体是农民,只有全民参与环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要加强环保科普宣传和环保培训,逐步培养和提升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自觉地规范个人行为,积极参与卫生环境整治,共同营造一个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3.2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农村环境保护有赖于法律的完善与内外监督机制的建立。首先,我国应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纳人法律体系中,制定详细的法律法规,并严格界定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其次,完善监管体制:第一,建立环境保护执法机构,引导农村居民学习正确的行为规范,要求乡镇企业和个人整改违法行为;第二,强化执法队伍,对拒不改正的集体与个人进行处罚并强制整改;第三,加强执法监督,执法者、监管者、群众要互相监督,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第四,将环境质量纳入政府考核系统,督促各级政府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投入更多精力与资源。

  3.3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及奖励机制

  实行乡镇、村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权责分明,实行年度考核和任期目标管理。对水源进行设点监测,对本行政区用水情况、废物排放量、粪便利用率、废水处理情况及农村改水改厕等进行调查。根据农村和乡镇的实际情况设置明确的评定标准和评价机制,将农村环境保护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建立相应的乡镇环保办公机构,并配备环保专职人员,争取在每一个村都设立至少一位环保工作联系人,及时下达指令。

  要求农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制定“责任田”奖惩制度,对于农民“责任田”范围内的环保状况每年进行评估,给予处罚或奖励。养殖场以动物粪便肥料化利用为导向,采取经济、高效、实用的处理模式,宜肥则肥,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实现粪污就地就近利用。

  3.4鼓励发展科技,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

  要培训农民使用先进环保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减少使用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同时,要大力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建农村的厕所、厨房和取暖设施等,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要改进天地灌溉方式,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要提高有机肥的使用率,减少有机肥制作造成的污染。同时,进一步关注无公害技术、秸秆还田等新兴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废料的使用价值。

  3.5增加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投入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将环境保护资金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提供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加大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让污染治理企业与环境保护公益组织在当地落户,引导社会团体和企业积极地承担其社会公共责任,在合适的地方发挥其社会效能。

  政府部门应配套专项资金,加强对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修建小型化污水处理厂并配套污水收集管网,满足居民的排水需求。伴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类技术,分散式处理技术还包含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等。

  3.6根据当地情况制定环保政策

  几千年来,我国秸秆都是通过焚烧来回归自然的。当时,城市工业发展比较落后,即使焚烧产生烟雾,也很快就消失,所以并没有造成雾霾。但是,现代工业的发展导致空气污染物含量较高,国家环保政策也限制农民焚烧秸秆。当前,人们要大力研发和推广低成本、易实施的秸秆还田技术,提高秸秆还田水平。

  4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而乡村污染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环节。乡村污染问题是涉及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问题,也是涉及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问题,乡村污染治理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人们要深入乡村进行调研,了解乡村污染问题,分析乡村污染的原因,制定乡村污染的治理措施,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营造与人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生态环境。

  摘自:《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年第1期

  来源: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