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律师网—北京环保律师—北京凯诺律师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法律热线:
010-53359288 / 18601155977

三记组合拳筑牢良土“耕”基|四川南充市纵深推进耕地土壤污染防治见实效
发布日期:2023-10-27点击率:96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土壤是粮食的基本要素。为进一步保障耕地土壤质量,四川南充市生态环境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安排部署下,牵头以“一查、二治、三夯实” 打好三计组合拳,纵深推进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使全市耕地土壤质量持续向好见实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耕地803.69万亩,其中未污染耕地802.58万亩、占比99.862%,轻度污染耕地11054亩、占比0.137%,污染较重耕地83亩、占比0.001%。全市耕地土壤质量居全省第四。

  查清一个底数:科学布点监测、分类管控治理,实现存量污染耕地精准施治

  南充市作为全省重要粮油生产基地、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居全省第一、粮食产量居全省第二的农业大市,南充尊重实际、立足长远,制定科学周密的计划,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实现精准施治。

  开展深入详尽的土壤调查。将全市耕地划分为36.06万个评价单元,布设65个耕地质量监测点、805个耕地质量调查点,采集样品4552个,实现对土壤类型、耕地面积、主要农作物、土壤重金属等调查全覆盖;完成全市111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调查,对风险较高的27家企业和2个工业园区编制布点方案开展土壤地下水监测,形成全市土壤质量“一张图”。

  严格实施分类管理。充分集成土壤详查、农产品重金属污染普查、农产品质量协同监测等数据,完成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建立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实施清单。对于基本农田、“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等未受污染耕地,加大保护力度;对于11054亩轻度污染耕地,通过采取污染源控制、农业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实施安全利用,2022年安全利用面积10769亩,安全利用率96.7%,提前完成2025年目标任务;对于83亩污染较重耕地,禁止种粮、改种花卉和苗木等经济作物,严格控制全市耕地土壤风险。

  推动受污染土壤治理。坚持问题导向,以垃圾填埋场、污染地块为重点,加快推进污染土壤修复治理,近年来累计投资5.7亿元,完成47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7处工业固废堆场综合整治,完成西充县农药厂地块、燕山寨垃圾填埋场、南部县东坝镇垃圾填埋场土壤地下水治理修复,正在实施南充炼油厂地块、马市铺垃圾填埋场、阆中孙家垭垃圾填埋场、南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仪陇县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土壤地下水修复工程。预计到2025年,全市污染土壤可基本“清零”。

  聚力两个整治:清理淘汰、规范监管,减少源头排放对耕地造成不利影响

  南充既是传统农业大市,近年来工业也发展迅速,土壤污染隐患呈现出工农业共同作用、工业影响逐渐增强的特点。为此,南充走出了一条工农业协同治理土壤污染的路子。

  一方面,下大决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开展农药化肥零增长、秸秆资源化利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专项行动。推动畜禽养殖粪污减量化产生、全量化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全市建成秸秆焚烧发电项目1个、农膜回收网点1200余个、粪污集中处理中心9个。2022年,全市秸秆产生量353.9万吨、可收集量302.4万吨、利用量274.5万吨、秸综合利用率超过90%,农膜使用量1.1万吨、回收利用量0.96万吨、回收利用率87%,产生畜禽粪污950万吨、处置利用900万吨、处置利用率95%,农药使用量较2020年减少18.8%,化肥使用量连续7年实现负增长,切实减轻耕地土壤负荷;深化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大力实施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形成阆中“三结合、三统筹、三坚持”、南部“三治三动三融”、仪陇“四个结合六种模式”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先进经验模式。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截至目前,全市1844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治理率达71.01%,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达99.8%。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另一方面,下大力气规范整治工业污染源。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环评审批,开展涉镉等重金属企业、尾矿库、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堆场排查整治,进一步强化工矿企业污染防治,近三年共整治“散乱污”企业1200余家、淘汰退出落后生产线(企业)125家、关停或整改砖瓦企业195家,18家重点企业完成技改升级。全市累计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1900吨、挥发性有机物280吨、化学需氧量19611吨、氨氮1573吨,污染物源头管控效果显著;将全市化工、重金属、污水处理厂、垃圾发电厂等256家企事业单位纳入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加强“双随机”执法检查,近三年全市共开展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污许可执行、“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打击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等23次专项执法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6万余人次、检查企业1.06万余家次,累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67件、下达处罚决定书445件,处罚金额3086.95万元,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特别是向耕地排放废水、倾倒固废等违法行为。

  夯实三项基础:完善制度、提升能力,增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保障

  增强制度保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耕地保护、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纳入党政同责目标考核,并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实行加倍扣分,督促各级各部门履职到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印发《南充市全面推行田长制实施方案》,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确保一块耕地有一位田长,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格局;统筹推进流江河、西充河和升钟湖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制定流域水质达标计划和年度工作方案,围绕污水收集处理、垃圾处置、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重点工作,促进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目前,全市62个小流域断面水质达标率由2020年49.2%提升至95.2%,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完成19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1188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全市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均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增强固体废物处置能力。以技术为支撑、规划为引领、项目为抓手,不断提高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市共建成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污泥处置等固废处置项目18个,固废处置能力合计4126吨/日,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处置率达99.5%,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垃圾围田、固废占地等现象得到了根本遏制。

  增强环境监测能力。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在全市主要江河湖库设置水监测点位57个、水自动监测站17个,在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垃圾填埋场、重点工业企业和园区等设立地下水监测点103个,在全市主要产粮区设置65个耕地土壤监测点,每年对化工企业、重点园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发电厂等50余家重点单位开展土壤监督性监测,及时掌握全市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任重道远,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切实降低污染物对土壤的影响,提升耕地土壤质量,确保群众‘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安全。”南充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王洪波如是说。(许尔斌)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