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律师网—北京环保律师—北京凯诺律师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法律热线:
010-53359288 / 18601155977

规划土地利用也要增强为民情怀
发布日期:2023-10-13点击率:108

  耗时5年、先后投资6.78亿元进行污染土壤修复,原来污染严重的信阳农药厂地块嬗变为城市“绿心”,未来这里将会变成一座有环境教育意义的主题公园(本报10月10日头版报道)。与地产开发相比,建设城市绿地带来的经济效益很少,但生态效益显著,能够更好地惠及周边百姓。这也启示地方政府,在进行土地规划利用决策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随着城市更新进程加快,很多原先位于主城区的工厂陆续关停或者搬迁,留下的土地如何利用成为考验地方政府智慧的一道难题。商业开发是最受青睐的选项,尤其很多地块还处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地带,备受开发商追捧。然而,曾经被忽视的土壤污染越来越成为二次开发中的“拦路虎”。

  近年来,因土壤污染问题,许多地方不得不暂停了对原工业用地的商业开发,由此也引发一系列后续问题,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比如,2006年3月,位于武汉汉阳的赫山地块以4.055亿元被武汉三江航天房地产公司竞得,但开发时发生工人中毒晕倒事件,武汉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回土地并赔偿开发商1.2亿元;2019年,江苏徐州茅村板块万科&保利2018—8号地块在开发过程中因土壤污染问题停工,修复治理历时4年才结束;2022年,苏州绿岸综合体区域因土地存在污染被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点名,而在这一地块上已经建起了学校、幼儿园和高层住宅,相关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土壤污染直接关系百姓健康。这些搬迁企业多是化工厂、焦化厂等污染型企业,历史悠久,而且受技术、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管理粗放,多种污染物在场地内蓄积。《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建设用地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不同的土地用途对应不同的修复标准,修复成本自然也不同。因此,地方政府在规划关停搬迁企业遗留场地时,应该综合考虑环境风险、健康安全、修复成本等多种因素,统筹规划,确保有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更为强烈,越来越多人希望能够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在决策中也应更多考虑群众实际需求,增强为民情怀。放弃地产开发,转而建设绿地,虽然牺牲了一时的GDP增长,但能够为人民群众增加更多的生态福利,也是坚持执政为民的体现。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要求,从严管控农药、化工等行业的重度污染地块规划用途,确需开发利用的,鼓励用于拓展生态空间。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很多地方正在尝试将搬迁企业遗留地块规划利用为城市绿地、工业遗址公园等,探索新发展道路的同时,也记录下城市工业文明的轨迹。比如,北京城市绿心公园、首钢工业遗址公园等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孩童嬉戏的乐园,也是新晋的热门网红打卡地。

  高楼林立曾经被认为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而在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多重视的今天,城市规划中也应该有更多的体现。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虽然放弃了商业开发直接的经济收益,但能创造更多生态效益,真正惠及民生,并为周边发展注入新活力,长远来看会有更多收益。(刘秀凤)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