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律师网—北京环保律师—北京凯诺律师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法律热线:
010-53359288 / 18601155977

常州学校污染事件:导火索指向土壤修复开挖
发布日期:2016-04-19点击率:1623

常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常州外校”)正处于舆论的漩涡当中。

2

  常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常州外校”)正处于舆论的漩涡当中。

  一切的根源,在于学校对面一路之隔的化工厂原址,因为在土地修复中带来的环境污染,致使学校“至少493名初中生群体性身体异样”,并且在学校的地下水和空气中检测出非城市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污染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现场看到,化工厂原址地块种植了很多花草树木,有一台挖土机在作业,门卫说市、区的领导来过很多次了,要求不封闭现场。

  4月18日,教育部对常州外校污染事件表态,启动重大突发事件专项机制,由国家督学牵头赶赴常州进行专项督导,并及时对外公布情况。环保部和江苏省委托的调查组成员已陆续抵达常州,开始调查。

  考虑到该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常州市政府已对污染地块的用途做出更改,在未来作为公园环境生态的民生工程,政府将进行绿化和生态修复。

  “退二进三”后遗症

  从“十五”向“十一五”期间,苏南等地区迎来一轮经济转型,包括常州在内的城市陆续实行“退二进三”的政策制度安排,即对城市的二产进行搬迁或异地投资,以此推进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城市三产占比。

  这一发展逻辑得到了常州市环境科学院院长徐圃青的证实。在此前的“退二进三”中,常州成为了全国污染土地修复试点城市。修复方法是由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环保部南京所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国内知名专家咨询评估,运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确定该地块污染区域黏土的覆盖厚度,于2月15日通过专家验收。

  为了进一步控制地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风险,编制了《地块环境监控方案设计工作大纲》,制订了5年实施方案,持续开展地块及周边敏感目标的空气、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工作,以及地下水控制性修复工程。

  “从现在的监测数据看,该地块的生态隐患是可控的。”徐表示,也因此常州外校新校址因本次事件再次搬迁的可能性较小。

  常州新北区政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已组织专家制定并实施原常隆地块应急处理方案和土壤修复调整方案,同时将该地块用途由商业开发调整为绿化和配套设施用地,并由环保部门加强施工监管,确保不再发生类似的污染情况。

  新北区政府表示,对土地修复工程中发生的异味情况公开向家长和社会表示歉意,承诺改进措施,坚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有问必答,有结果第一时间公布,努力为周边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教学环境。

  “学校没有发现外界消息中的白血病案例,而患淋巴疾病的一位学生,从我们刚得到的医院病例报告看,病发在入学前。”常州外校校长曹慧受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时表示,新校址于2015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在距离污染地块最近的一个班级中,学生身体状况未见异常,只有“个别感冒”。

  一名8年级的男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刺鼻味道散发期,自己的淋巴也有所肿大,但现在经过治疗后已基本康复。

  当地回应生态修复异议

  此次事件涉及的地块属于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农药厂、常州市华达化工厂、常州市常宇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原厂址,总面积约26.2公顷。

  为改善周边的空气质量,新北区于2009年5月启动了该地块化工企业的搬迁工作,2011年6月前完成原常隆化工等企业搬迁,2013年立项、2014年3月份正式实施该地块修复工程。到2015年12月份,由于防护不当,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引发环境投诉。

  这一时间节点,与常州外校学生群体性皮肤异样时间点吻合。常州外校校长曹慧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12月份是刺鼻性味道最浓的时刻,这也与受访的2名8年级学生的直接感触相印证。

  既然有着一系列的施工环保措施指导以及现场监测,为何异味仍扩散并影响到数百初中在校生?4月18日,常州市和新北区就诸多“未解问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了说明。

  就“大规模填埋危废”以及“探测点位置错配”问题,在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的全程监督下进行挖孔探测,总进尺154米,并对重点疑似区域逐一挖掘,挖掘面积345平方米,挖掘深度达到6米,现场共挖掘出30公斤填埋物,包括残破铁桶两个(其中一只内有少量黑褐色粘稠物)、小包除草剂(包装袋注明为“高渗异丙隆”)三包,未发现大量具有化学品特征物质的填埋痕迹。

  “钻孔的位置,是依据举报人现场指认地点进行施工的。”徐圃青对此强调。

  曹慧强调,学校用水来源于市政供水系统,未开采过地下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通过《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苏南地区仍在沿用。

  有家长通过自己渠道的检测发现了学校室内空气中“其他污染物”。曹慧解释,这一调查是学校、家长分别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的,家长们委托检出的其他污染物即丙酮、二氯甲烷等,浓度很低,并不是常隆地块污染带来的特征因子。

  2016年2月初,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污染场地土壤修复调整工程完成后,常州环科院在常隆地块内部、常外北校门和新北区政府北侧(比对点)进行环境空气比对采样监测,而监测结果表明:三个地点检出的有机物无明显差异。

  在常州外校的会议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由公证机构贴封条的容器里面仍保留了当初的三份取样中的一样。

  对于“常隆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氯苯浓度分别超标的问题”,当地的解释是,2011年搬迁后,当地环保部门及时组织对该地块场地环境调查,参照《荷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DIV,2009)》(目前国内无相关标准),该地块局部区域土壤和地下水中氯苯等特征污染物浓度超标,且经过多次监测结果表明,常州外校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没有受到常隆地块污染的影响。

  争议中的一大问题是“是否考虑过农药成分”。对此,徐圃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5年一季度,新北区环保局对常隆地块周边环境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臭气浓度进行了监测,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C)包括氯苯、苯、甲苯等61种参数以及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包括萘、苯并蒽等128种参数。最终,只检出苯、甲苯两种物质,臭气浓度为12,其余物质均未检测(低于检出值),所有监测指标均达标。

  为何现场的巡查、检测却有刺鼻性味道扩散?土地修复工程施工单位常州黑牡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对挖出来的污染物,按照处置流程是向水泥厂提供并进行烧炼,但因水泥厂处于“去产能期”导致开工不足,没有及时将污染物运送到水泥厂,而是开挖后现场堆积,但在处理方法上“现场覆盖与完全密封不同”,考虑到水泥厂可能随时需要,因此没有“完全密封处理”。

  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看,无论是常州市和新北区的表态或常州外校校长的答复,均将此事的导火索解释为“由土地开挖引发,散发异味导致”。

      想了解更多的环保资讯,请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账户“凯诺律师”,快快拿起你的手机来关注我们吧!

  关注方法:

  方法一:打开微信查找公众微信“搜号码”搜索“kainuolawyer” 点关注。OK!

  方法二:打开微信查找公众微信搜索“凯诺律师” 点关注。OK!

  方法三:用手机打开微信点击“扫一扫”把扫描框对准二维码(下方二维码图片),点击关注。OK!

  本文章系由凯诺环保律师团整理上传。当您遇到环保问题时求助北京凯诺律师事务所我们会用我们的专业技能维护您的合法权益。免费咨询电话:010- 5335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