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律师网—北京环保律师—北京凯诺律师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法律热线:
010-53359288 / 18601155977

重庆生态保护修复交出阶段性答卷
发布日期:2021-10-19点击率:485


  重庆的绿水青山,又一次在世界面前亮相。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一阶段)日前在昆明举行。自然资源部从全国筛选出18个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在大会上向全世界展示。重庆广阳岛生态修复、渝北区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两个案例入选。

  这意味着,重庆近年来创新机制、积极践行、深入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已经涌现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案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事实上,今年7月启动的重庆市首届生态保护修复十大案例评选活动,正是一份阶段性答卷。通过这次评选,重庆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成效首次系统、全面地展现在市民面前。

  展示实践成果,助推重庆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打好全市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组合拳”,全市生态保护修复取得积极成效。其中,2018年重庆获批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是全市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迈出的重要一步。

  2018年10月,重庆以中心城区长江与嘉陵江交汇的“两江四山”(即长江、嘉陵江,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区域成功申报国家工程试点,是全国唯一在大城市进行的生态修复试点项目。

  截至目前,工程试点的289个子项目已累计完工286个,累计执行投资额约76.41亿元,中央专项资金执行投资额为16.91亿元,12项国家绩效考核指标已全部完成,取得“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绿”的修复成果。

  不仅如此,工程试点中的“生态地票”“森林指标横向交易”等创新政策还入选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典型案例,广阳岛生态保护修复入选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工程试点入选自然资源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典型十大案例,获“重庆市民最喜欢的十大改革项目”之一,初步探索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经验。

  好事办好,更要让社会知晓。评选中,众多优秀案例同台亮相,市民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介绍,对生态保护修复成果有直观了解,真正读懂重庆生态保护修复的阶段性答卷。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工作,只是重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开始。

  下一步,重庆将着力构建以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带等“一带三屏”为核心的全市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总体布局,力争到2035年,全市森林、草地、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全市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市民踊跃参与,20个入围案例获赞超过789万次

  评选启动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全市69个推荐案例中筛选出的20个入围案例,在为期6天的网上投票中,共获得超过789万次点赞。其中获赞最高的2个案例点赞数均超过100万次。

  “生态好了,我的心情也变好了。”“生活要幸福,好的生态不能少!”众多后台留言反映出同一个结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9月29日,玉带河矿坑生态修复综合整治的综合性工程——荣昌区玉带河生态文化公园正式建成开园。该公园位于荣昌区黄金坡新区,总占地614亩,生态修复矿坑7座、综合治理河道4.6公里。

  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样能作为生态产品,转化为社会效益。渝北区文旅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接待游客5.5万人次,公园停车场每天都“满员”。

  而在涪陵区大顺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优质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各类产业入驻,有效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发展,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2021年,大顺乡新兴村被党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一位来自高校的评审专家表示,这些案例,是重庆在努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集中体现,一系列典型案例,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景永存,一系列修复治理,让“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绿”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普及生态保护修复知识,促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参评的案例,类型十分丰富。包括矿山生态修复、湿地保护修复、国土绿化、石漠化治理、水环境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消落带治理、土地整治等。

  “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多个部门。”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保护修复绝不是只看‘外表’,还要考虑保护修复是否恢复了生态系统功能,更要考虑长效影响。”一位生态修复领域的评审专家表示,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必须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因此,简单地“种花种草”不等于生态保护修复。今后,重庆要走的路还很长。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重庆将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协同治理。

  第一,要深化川渝跨流域合作,加快推进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沱江、岷江等“六江”生态廊道建设,充分发挥川渝两地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示范作用。

  第二,要加快推进三峡库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四山”保护提升、“两江四岸”综合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等重大工程实施,助力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

  第三,要强化科技支撑能力。一是加大重点实验室、生态定位研究站等科研平台建设,加快生态保护和修复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与应用,研究制定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的标准规范;二是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监测监管,综合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无人机、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加快构建实时、高效、准确、自动化、全方位的监测体系。三是依托自然资源“一张图”与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完善生态修复系统,实现生态保护修复信息管理、集成展现和深度挖掘。

  可以预见,今后,重庆生态保护修复将交出更加扎实的答卷。

 ?  (资料来源: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记者申晓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