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律师网—北京环保律师—北京凯诺律师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法律热线:
010-53359288 / 18601155977

向“新”转型 环保业共谋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04-18点击率:226

  在4月17日举行的“2024中国环境技术大会”上,来自政府部门、知名企业的代表和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围绕生态环境产业使命、机遇与未来发展,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生态环境安全,美丽中国产业激励政策与绿色金融体系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勾画美丽中国建设的“路线图”。

  科技引领环保产业绿色向“新”

  当前,低碳改造、新污染物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清洁生产等环境技术,正在取代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为主的传统业务,成为生态环保产业的新赛道。本次大会上,来自政府部门和环保企业代表就新趋势下如何引领行业产业转型进行了探讨。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态环保产业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物质的支撑。”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副司长逯元堂介绍,2022年,环保产业的营业收入已经达到2.22万亿元,产业的高速发展补齐了生态环境领域突出的问题短板。与此同时,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要求下,环保产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趋势,需要产业自身调整和适应。

  中建环能董事长佟庆远表示,随着治污的增量不断下降,中建环能主动谋求转型,以技术为先导,把原有的技术和装备与生态理念相结合,打造新的水环境治理技术工艺包,以智能促生态,并面向水环境治理、资源利用等领域进行示范。

  目前,设备更新成为产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先河环保副董事长陈荣强认为,参与国际市场的碳交易需要从监测、计量、核算体系等方面提高标准,这将为环境监测仪器行业提供非常好的市场机会。

  陈荣强介绍,在“十三五”期间,先河环保已对温室气体监测设备进行了技术储备,目前已经开始逐步投放市场,服务城市遍布20多个省份的200多座城市。

  “在‘双碳’背景下,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备力量,也是企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对于环境监测仪器仪表来讲,这个转型更多是业务方向和业务模式的转型。”他说。

  除了谋求原有业务的转型,一些企业也通过调整业务线的方式,积极应对行业变化。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表示,公司在原有的大气业务之外,与四川生态环保集团进行业务协同,积极布局水务领域,并向低碳节能业务延伸。

  “业态的调整,也反映出公司从单一的工业点源治理向综合化体系的变化。”李其林说,希望在转型期做好公司的业务布局、底层业务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综合再造,把公司推向新的台阶。

  群策群力共谋环保业高质量发展

  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产业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供给方,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支撑,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因此环保行业更应先行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助推全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

  在助力环保行业发展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建议,加紧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蓄能站”,开展前沿引领技术储备、关键技术攻关,发展协同治理、深度治理、全过程治理技术成果集成与示范。同时,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经济政策工具箱,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加速器”和“催化剂”。

  李其林认为,还应强化技术研发,深化产学研合作。通过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建研发平台、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联合体,加速科技成果孕育、孵化和产业化进程,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将科技创新作为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需动力。

  “同时也要积极探索新兴技术与环保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强大的新的产业和技术支撑,并推动中国环保产业技术走出去,提升我国环保产业的国际影响力。”他说。

  目前,已有城市在新兴技术与环保产业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唐家富表示,近年来,上海市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绿色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和先进绿色技术的发展推广运用。如搭建上海绿色低碳创新服务基地,以基地为依托,举办上海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大赛,吸引近百家科技含量高、绿色低碳属性强的新技术平台和创新企业参加,发掘优秀企业和项目,优先为其对接市场、金融和政策资源,加快培育绿色低碳产业。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