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律师网—北京环保律师—北京凯诺律师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法律热线:
010-53359288 / 18601155977

近两个月被处罚5次 金晶科技为何屡涉环境违法
发布日期:2021-12-22点击率:566

  信用中国(山东)官网最新披露的相关信息显示,金晶科技(600586.SH)最近两个月受到5次行政处罚。经济导报记者统计发现,这5次行政处罚,金晶科技合计被罚款261.94万元。

  而金晶科技被处罚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比如,公司在接受环保部门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等等。

  财务数据显示,金晶科技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0.91亿元,同比增长48.82%;实现归母净利润12.48亿元,同比增长581.11%;实现扣非净利润11.23亿元,同比增长633.06%。

  相关案件正在侦办

  来自信用中国(山东)官网的信息显示,今年10月26日至12月17日间,金晶科技共受到淄博市生态环境局的5次行政处罚。

  最近的一次处罚,发生在12月17日。根据“淄环罚字〔2021〕第24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在接受环保部门监督检查时,金晶科技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该行为违反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九条之规定。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九十八条的规定,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对其罚款11万元。

  11月22日,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对金晶科技开出文号为“淄环罚字〔2021〕第10号”的罚单,对其罚款74.69万元。金晶科技此番违法事实为:存在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环境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该行为违反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之规定,应予处罚,建议立案调查。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山东环境”官方微信号于12月7日公开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相关典型案例,金晶科技上述被处罚的案例也位列其中。

  通报显示,2021年10月18日,执法人员对金晶科技现场检查时发现,在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期间,该企业为确保自动监测数据达标,采取在5号炉窑自动监测探头附近设置氨水喷射装置喷洒氨水的方式,干扰二氧化硫自动监测数值;该企业6号炉窑在2021年4月至6月期间,脱硫系统未按要求正常投入吸收剂,而是通过喷洒氨水的方式降低二氧化硫浓度,形成不稳定的亚硫酸铵气溶胶随烟气直接排入外环境。

  该企业上述行为违反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淄博市生态环境局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九条第三项的规定,参照《山东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责令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处罚款74.69万元。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其行为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淄博市生态环境局根据《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的规定,将案件线索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目前,该案件正在侦办中。

  一天内连开3张罚单

  除此之外,淄博市环保部门近期多次对金晶科技环境违法行为作出过行政处罚。仅在今年10月26日,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就对其连开3张行政处罚单,处罚单显示,该公司违法行为类型均为“涉嫌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

  比如,“淄环罚〔2021〕02007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21年7月10日,金晶科技5号生产线排放口二氧化硫日均监测值超标。经环保局工作人员现场核实,超标源于金晶科技为减少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于2021年7月10日8时左右,组织人员增大5号线窑炉助燃风,让天然气充分燃烧,操作过程中,导致外排烟气二氧化硫日均值超标。金晶科技由此被罚48.25万元。

  “淄环罚〔2021〕02009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21年8月26日,金晶科技6号生产线排放氮氧化物日均监测值超标、颗粒物日均监测值超标。环保局工作人员经现场核实,发现该公司6号线脱硫系统布袋除尘器破损造成颗粒物超标,氮氧化物超标则由于氨水喷枪突发故障造成。金晶科技由此被罚61.75万元。

  另据“淄环罚〔2021〕02010号”行政处罚决定书,2021年8月29日,金晶科技6号生产线排放口颗粒物日均监测值再度超标。环保局工作人员经现场核实,发现该公司6号线脱硫系统布袋除尘器破损造成颗粒物超标。金晶科技由此被罚了66.25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金晶科技是国内超白玻璃的开创者和产品标准的制定者之一,在国内超白玻璃的细分领域扮演了引领者的角色,公司纯碱产销量也在国内处于行业前列。在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下,金晶科技已将提供光伏玻璃以及节能建筑玻璃等,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一家行业知名上市企业,金晶科技却是环境违法的常客,公司屡涉环境违法的原因是什么?相关处罚,将给公司带来何种影响?12月20日,经济导报记者拨打公司董秘办的两个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随后,经济导报记者把采访提纲发至董秘电邮及公司官网披露的多个邮箱,但至截稿时均未获回复。

  来源: 公司首席新闻官